由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及科技部共同主辦,金門縣水產試驗所協辦的「2020海洋公民科學家行動計畫」,包括有『無鱟為大』、『珊瑚保育監測』、『海鮮的塑膠危機』三個重要主題,並以「調查」、「復育」及「推廣」三個面向展開,從認知、復育認養體認現況起而實踐愛護海洋及保育海洋的行動,透過三個主題將三個面向組合愛海行動計畫,進行海鮮的微塑膠危機、CoralWatch珊瑚監測的調查教育推廣和實際操作,以及從學校認養幼鱟進行復育體驗教育,且與台中國資圖合作辦理『珊瑚很有事海洋教育特展』等活動,這項計畫共串連32個學校及公私立單位跨領域的海洋公民行動。
海科館說明,『珊瑚保育監測』有離島澎南國中、宜蘭國中、五結國中、宜蘭復興國中及國立基隆女中、基隆港西國小的針織珊瑚故事箱行動推廣,以及花蓮石梯坪港口部落等的CoralWatch實作調查;而『海鮮的塑膠危機』則是帶領基隆市八斗高中、暖暖高中、中山高中、安樂高中、國立基隆高中及新北市新店高中等學校同學從議題的討論進入實驗探索,並帶領學生實際搭船在海上進行蝠魟網的調查行動,探究自我擬訂之議題。
『無鱟為大』則有澎南國中、雲林三崙國小、苗栗竹南國中、新北市裕民國小、三多國小、野柳國小、安康高中、三重高中、基隆暖西國小、中正國中及國立基隆高中等學校參與認養鱟卵,照顧孵化並啟動臺灣的鱟之復育活動,透過復育的過程學生除了認知鱟的知識以外,也體認生命的價值及照顧者的辛勞,今年的鱟產卵的狀況不佳,目前仍在探究原因,而研究人員的缺乏,也希望從學校端展開的認養計畫,引發及培育有興趣從事科學研究的人才,讓更多人認識 “鱟”是地球上比恐龍還要古老的活化石,在台灣也曾是西海岸重要的物種之一。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館長陳素芬提及:本次特展展有參與珊瑚保育監測學校的針織珊瑚故事箱,而海鮮的塑膠危機則是學生的成果海報及調查使用的蝠魟網等工具,另外認養鱟的學校,則有各自發想創作出來的校鱟外,海科館也邀請有北火熊、探索女孩和曼波三位公仔主角擔任老師帶領帶大家共同學習成為海洋公民科學家,海科館這項計畫透過角色的指引學習、調查、監測、復育及廣宣的行動深入校園及社區,讓不同的族群了解海洋,認識鱟知鱟學、探索珊瑚的顏色、體認塑膠無處不在的危機,希望大家共同有海洋公民科學家的素養,一起為永續海洋而努力。
特展期間參觀民眾每完成一個學習任務就會得到一張主角貼紙標章,集滿三個主角認證標章可獲得「守鱟幸福」的野外調查用L夾,活動從109年11月17日起至110年1月31日止歡迎一起來收集並且成為海洋公民科學家,親力以海洋公民實踐行動盡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