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週年館慶系列活動-海洋影展
十周年館慶系列活動-海洋影展 :
揭示海洋之美、透過影像的魔力,喚醒大家對保護海洋的心,共同守護蔚藍的地球之海!迎接海科館10周年館慶,世界海洋日期間每週六下午16:00於海洋劇場播放,內容涵蓋水下文化資產、海洋保育、海洋災害及海洋科技,會後並有映後座談,活動免費參加。
活動日期/時間/影片名稱
6/1(六)16:00-18:00海底船說(與談人: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周彥汝組長、海洋大學邱文彥榮譽講座教授)
6/8(六)16:00-18:00平安龜(與談人:中央研究院馮加伶小姐)
6/15(六)16:00-18:00白色珊瑚海(與談人:海科館陳麗淑組主任)
6/22(六)16:00-18:00潛入隱沒帶(與談人:國研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吳書恒組長)
6/29(六)16:00-18:00鯨天(與談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余欣怡博士)
報名網址:https://nmmst.fonticket.com/ticket/xNbKgZ7oE4Z0MEAk
影片簡介:
海底船說 6/1(六)16:00-18:00
2023台北金雕微電影展之「永續微電影金獎」
臺灣周邊海域自古即為重要航道,瞬息萬變的海上氣候、戰爭及海盜,使得海洋活動風險大增,也造就了無數悲劇的海難故事,成為我們認識過往歷史的「水下文化資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歷時兩年製作「臺灣首支完整水下考古紀錄片--海底船說」,拍攝團隊與考古人員冒著強勁的海流和巨大的水壓,潛入水下40公尺,只為將難得一見的沉船遺址現場呈現給大眾。
平安龜 6/8(六)16:00-18:00
柯金源導演作品
透過這部紀錄片,我們看到了人與海龜的距離是怎麼轉變的,又或者其實現在才是原本的樣貌,而海龜的到來與離開,是基於怎麼樣的選擇?牠與人類之間,又產生哪些交互的影響呢?
白色珊瑚海 6/15(六)16:00-18:00
第一屆臺灣生態環境影展「評審特別獎」入圍
2020年台灣的海洋,異常美麗,許多珊瑚散發出螢光的色彩,以及刺眼的白。美麗,其實是珊瑚死亡的前兆。從東部的蘭嶼、綠島到南部的小琉球、墾丁,還有澎湖以及東沙環礁,甚至東北角海域無一倖免。這是1998聖嬰年大規模珊瑚白化之後,最嚴重的一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珊瑚有機會復原嗎?
潛入隱沒帶 6/22(六)16:00-18:00
紀錄一群台灣科學家和工程師,埋首十年,從爭取經費、去美國取經、從一次次組裝測試、到乘風破浪出海布放再回收的歷程。在2018年,台日首次展開OBS跨國合作,把35個MIT的OBS,布放至琉球海溝三、四千米的海床上。跟著他們踏上這段漫長、辛苦、未知、卻充滿期待的航程,我們也帶領觀眾一起潛入大洋,進入OBS的世界,聽見來自地底的呼吸…
鯨天 6/29(六)16:00-18:00
兩位鯨豚保育者,一位是沉浸在鯨豚研究的女博士,她拖著病痛過著背離父母期望的人生;另一位是環教非營利組織的主管,他熱愛海洋卻很會暈船,面對成為新手爸爸的人生階段,熱情似乎在動搖。他們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徬徨,猶如流浪的鯨,看似浪漫卻也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