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的海藻世界)
綠藻的顏色大都為鮮綠色或墨綠色,這是由於綠藻具有葉綠素 a 和 b 的緣 故。由於此兩種色素吸收波長較短的紅光,將上紅光不易穿透至較深的水域,因 此綠藻通常被發現在較淺的海域或是退潮時會露出水面的潮間帶。也由於具有此 兩種色素,再加上光合作用產物為澱粉,以及細胞壁的成分為纖維素,這使得綠 藻一直被認為與陸生高等植物在演化上有密切的關係。
綠藻的種類約有 14000 種以上,其中 90%的綠藻都是生活在淡水水域環境 的單細胞藻類。雖然生活於海洋中大型綠藻的比例較少,但台灣的沿岸仍可發現 3 125 種以上的綠藻。尤其是在春暖花開的時節,潮間帶常被石蓴與滸苔所覆蓋, 彷彿鋪上一片綠油油的地毯。而東北角的海岸地形起伏,生長於大塊礁岩上的條 狀裂片石蓴,長達 50 公分以上的藻體,猶如綠色緞帶隨著漲潮的潮水擺盪,當 潮水退去時,又如簾幕般的垂掛在礁石上,為東北角的海岸增添春色。
海岸俯拾可得的綠藻,尤其是礁膜(俗稱青海菜)與滸苔,是沿岸居民主要 的採集藻種之一。其中又以礁膜的經濟價值最高,由於僅有一層細胞,因此膜片 狀的藻體柔軟,入口即化且味道鮮美。過去在澎湖曾有過人工養殖,並外銷至日 本製作成海苔醬,但目前已逐漸沒落。長條管狀的滸苔,則是東北角小吃店的「現 撈」海產,居民在採集後曬乾,以油炸方式作成海苔酥餅。而滸苔也是釣客常用 來釣臭肚魚的釣餌。
蕨藻大概是綠藻中最惹人憐愛的一種,尤其是珠圓玉潤的大型總狀蕨藻,顆 顆飽滿,鮮綠欲滴,有如美人魚遺落大海的翡翠珍珠;又彷如串串可口的青澀葡 萄,因而被水族業者稱為「海葡萄」。除了作為水族造景外,一種在菲律賓以人 工方式養殖及採收的總狀蕨藻,即以新鮮包裝的方式空運至日本,而以蕨藻為食 材,製成的海藻沙拉被日本饕客視為人間美味。台灣的蕨藻種類也有 10 來種, 藻體有球狀、齒狀、羽狀、葉狀及分枝狀等,可惜沿海地區並沒有類似可供養殖 的環境。
如仙人掌分節般的仙掌藻,常出現於熱帶珊瑚礁海域,由於具有累積碳酸鈣 的特性,因此藻體在死亡後,也是生物礁體重要的組成結構。而外型如傘的的傘 藻,也分布於熱帶海域。藻體是由一白色鈣化的細柄所支撐,由於傘狀體成盤狀 或稍有內彎,因而有著「美人魚的酒杯」的美稱。(文/張睿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