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海洋觀察家工作坊-113年度本土教育人才培育素養計畫
一、 目的:
海科館長年執行海洋教育,是國家海洋政策與海洋教育推廣的最佳平台,在過去幾年也結合本館在海洋教育上的各項人力、課程、標本及展項等資源陸續發展出許多與本土有關之海洋與環境教案和教具。本館此次的研習活動計畫目的是讓參與的教師在活動中體驗海洋科技、海洋科學、海洋生物、海洋環境、海洋文化海洋歷史及海洋永續等內涵,藉以提昇教師及學生對科學本土及海洋的認知和素養。
在人類對於地球資源的濫用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缺水缺電,大雨乾旱等以前較少發生的異常天候狀況發生的頻率是否大幅加增呢?全球暖化造成的極端天氣及氣候變遷近年正對於台灣的天氣狀況有嚴重的改變,日常生活中雖不至於隨時隨地遭受困擾,但冬季的暖冬效應及夏季的颱風增強現象等,皆警示我們的生活環境及大氣海洋環境產生鉅變。做為一個親海、愛海、知海的海洋人,我們如何更進一步瞭解、認識養育我們的環境呢?本課程將介紹科學家們如何利用觀測儀器有系統的去監測觀察大氣及海洋現象及認識各種常見的海氣象知識常識。
二、 辦理單位:
(一) 指導單位:教育部
(二) 主辦單位: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三) 委辦單位:國立臺南大學
(四) 執行單位: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三、 對象與人數:
(一) 全國公私立高中、國中小教師(不限領域、含代課教師、實習教師、師資生等)。
(二) 對本主題有興趣之人士。
(三) 共分為兩場次,每場次人數30名。
四、研習活動說明:
研習活動名稱:我是海洋觀察家
時間:
(一) 第一場次:113 年4月10日(三) 14:00 ~ 17:00
(二) 第一場次:113 年4月13日(六) 9:00 ~ 12:00
地點: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研究典藏中G301教室(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367號)
教師時數核發:凡全程參與研習課程核予教師研習時數3小時。
研習活動課程表 |
||
時間 |
活動課程名稱 |
內容 |
---|---|---|
4/10 14:00-15:00
4/13 09:00-10:00
|
臺灣的海洋觀測的發展過程 |
一、介紹臺灣的海洋觀測的發展過程。 二、介紹海洋觀測儀器與海洋現象 三、瞭解海洋研究在日常生活之應用 四、透過檢動畫輕鬆瞭解量測的方法及原理 |
講師姓名及背景 林群益,海科館研究典藏組助理研究員,專長為海洋科學及海洋環境教育。 |
||
4/10 15:00-16:00
4/13 10:00-11:00
|
典藏館與戶外大型海洋觀測機儀導覽 |
一、參觀典藏館與戶外大型海洋觀測機儀 二、認識海洋科學、海洋人文與海洋生物種典藏品,認識海洋與日常生活之關聯。 |
講師姓名及背景 1. 盧雅玲,海科館專業教育推廣人員。 2. 李雨軒,海科館專業教育推廣人員。 3. 林群益,海科館研究典藏組助理研究員,專長為海洋科學及海洋環境教育。 |
||
4/10 16:00-17:00
4/13 11:00-12:00
|
生態漂浮瓶製作 |
一、生態漂浮瓶製作手做課程 二、瞭解客觀量測與主觀量測之差異 三、瞭解實驗過程,認識密度、體積、重量及其特性 四、瞭解生態環境與海洋永續的重要。 |
講師姓名及背景 1. 李雨軒,海科館專業教育推廣人員。 2. 盧雅玲,海科館專業教育推廣人員。 3. 林群益,海科館研究典藏組助理研究員,專長為海洋科學及海洋環境教育。 |
||
4/10 17:00
4/13 12:00-12:30
|
交流討論 |
午餐及交流討論 |
五、報名資訊:
報名時間:第一場次即日起至4月10日止;第二場次即日起至4月13日止。
報名表單連結: https://forms.gle/JRpyqonSZSS91UYo6
六、注意事項
(一) 為保障更多教師及民眾報名之權利,每人限報名一場次。
(二) 課程為實體課程,每次上課由主辦單位提供午膳或餐點。
(三) 本館為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不提供一次性餐具,請自備環保杯及餐具。
七、承辦窗口聯絡資訊:
展示教育組 林群益先生
聯絡電話:02-2469-6000轉8029
E-mail:chunyi@mail.nmmst.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