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是國家進步的表徵、社會的成熟度、現代公民的素養之一,也代表社會進步的世界指標。臺灣長年以來雖然提倡五育均衡發展,但是關於美育的扎根課程,也僅只有學校的美術課、音樂課,致使國內民眾對美的渴望與需求仍不足。
因此教育部為了進一步發展提升國民美感素養,使臺灣成為一個具有美感競爭力的國家,從民國一○三年起至一○七年推動「美感教育第一期五年計畫」。而這項計畫共有六大重點:
(一)美感教育從幼起:幼兒教育是美感啟蒙的關鍵。推動幼兒園美感及藝術教育紮根計畫,啟發每一個幼兒的美感覺知與經驗,奠定美力終身的基礎。
(二)美力終身學習:美的感受力、想像力、創造力、實踐力是終身的學習。自幼兒園到高等教育、自社區大學到樂齡中心,每個人都能持續在學校、社區、社會中學習美力,提升生活幸福感及創造力,並讓美的陶冶成為人的基本權利。
(三)藝術青年播撒美感種子:大專青年發揮美的影響力,透過藝術(含設計)教育,與山地、沿海、離島的學童共同創造美感生活的經驗與表現,播撒美感種子。
(四)教師與教育行政人員美感素養提升:各教育階段學校教育人員能夠透過藝術欣賞、美感教育的途徑、美感教育環境實作等各種形式的課程,提升「美感啟發與覺知」、「美感生活與體驗」、「美感認知與表現」、「美感文化與品味」、「美善人、事、物的賞析、建構與分享」等美感與美感教育的素養。
(五)厚植美感教育研究發展實力:致力美感教育長期扎根與研究發展。透過推動美感教育實驗計畫,研發各教育階段美感教育課程、教材教法、學習評量;調查分析各教育階段學生美感素養的表現與問題,累積縱貫性研究資料,並整合連結美感教育研究與資源等途徑,改善美感教育與人才的育成沃土,厚植台灣美的實力。
(六)美感教育點線面:美感教育之推展自幼兒至松齡,循序漸進系統推展。從點的獎勵與試行,到線的聯盟與協作,進行擴展全面性的美感終身學習。以美的感受力、想像力、創造力與實踐力為經,以家庭、學校、社區、社會為緯,實踐於生活各層面,強調美感經驗者自發性的學習與行動,實現樂善好美的藝文社會。
◎本手冊建議可規劃於學校相關課程、班親會活動,或透過線上瀏覽的方式,提供大家使用。手冊電子檔可至臺灣藝術教育網「美感教育專區」(
http://ed.arte.gov.tw/)瀏覽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