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cean is the mother of humanity, and even of the Earth itself. It not only affords abundant resources but also selflessly absorbs vast amounts of human waste. The ocean absorbs over 90% of the heat from the atmosphere, taking in the greenhouse gases we humans produce. This excess energy will eventually tip the balance into crisis. While we go about our daily lives, the ocean has been silently bearing the brunt. Understanding the ocean and treating it with care—by simply living more sustainably to protect the Earth—is something each of us can do.
“The Ocean Will…” exhibition has its feet in the ocean and its eyes on the horizon—the future. As we face the threat of climate change, it gets us thinking, inviting us to embrace the opportunities that may lie ahead, new missions and actions. The exhibition’s four main themes are: 1. global climate observation, 2. marine biodiversity, 3. marine energy generation, and 4. how to achieve carbon neutrality. Through these four key areas, the exhibition aims to prompt reflection on action towards sustainability. The exhibition layout leads one towards a global perspective and an exploration of the world’s oceans, both the knowns and the unknowns. It aligns with the United Nations’ 203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and Taiwan’s 2050 Net-Zero emissions target. Through stirring stories and informative displays, it aims to inspire and educate.
【特展資訊 Exhibition Information】
展出日期:114/06/06 - 115/05/03(每週一休館,暑假及國定連續假日除外)
展出地點:海科館主題館3F 第二特展廳
主辦單位: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協辦單位:陽明海運股份有限公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國家太空中心、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中心藻類實驗室、財團法人旭日教育基金會
想像一個乾淨、永續的家園,在那裡沒有任何東西被浪費。
這次我們要一起動手,把「海廢」變成「寶物」!
海廢品,看似無用,其實蘊含自然與人類互動的故事。
透過海廢品創作再製,重新建構你與海洋獨有的連結!
知識導覽 — 認識回收、再利用與升級改造的概念
動手實作 — 把漂流物變成專屬於你們的藝術作品
親子共學 — 大手牽小手,一起探索海洋廢棄物的秘密
在過程中,不只是做手作,更是在「玩」裡理解永續的價值,
在「學」裡發現守護海洋的新方法。
邀請你一起參與,把環保行動,變成一堂充滿驚喜的創作課程。
日期梯次:114/10/19(日) 上午10:00 -11:00;下午14:00-15:00 二場
活動地點: 主題館3F 北火大廳
課程計畫
破題介紹:材料新生——清掃變採集,撫慰的力量
1.認識海廢:介紹奇特的海廢,原來這些垃圾會漂在海上,並堆積在海岸邊
2.海廢再製工法介紹:講解今日製作流程及海廢材料應用的可能性
課間休息十分鐘,交流
3.網袋創作,色彩學,漂流木彩繪
4.學員作品展示心得分享,定裝照拍攝
日期梯次:114/10/19(日) 上午11:15-12:15、下午15:15-16:15,二場
活動地點: 主題館3F 北火大廳
課程計畫
破題介紹:海廢怪獸——發現海洋新物種
1. 聯想練習:介紹展示的海廢實物,透過外型、特徵、質感、個性⋯⋯等各種物種特點,進行聯想賦予無生命的物體個性。
例:
(1),塑膠袋=高密度聚乙烯
個性害羞內斂、講話輕聲細語、但常碎碎念、喜歡跳舞一刻不得閒
(2),保特瓶=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開朗大方,個性大辣辣,身強體壯並有著大肚量
(3),吸管=聚丙烯
國際超模般的纖細身材,修長高䠷,看似高冷但其實喜歡喝飲料
(4),煙屁股,醋酸纖維素
硬漢形象,永遠戴著飛行員墨鏡,身穿皮革背心與牛彩褲,喜歡重機
2. 應物象形:去除多餘的視覺干擾,透過整體外型聯想,進一步具體化角色身體構造
例:吞掉大象的蛇vs.帽子
3. 組合製作/加工:一一仔細檢視收集來的海廢,歸納總結個別適合化身成為什麼,透過直接拼接、適當分解裁型,著色,異材質接觸,組裝起獨一無二的創作成品
4. 說故事時間:海廢怪獸博物館
從製作完成的作品延伸聯想出一系列情節及故事
從怎麼誕生、平時習性到生物特性⋯⋯等各種相關角色介紹發表演繹,定裝照拍攝
活動報名連結:https://nmmst.fonticket.com/ticket/ze8xVaJ8NkRyAPM3
活動費用:免費,活動包含海廢材料 (也歡迎自備海費材料)
活動對象:不限,國小五年級以下學童建議由家長陪同參與
創作指導老師
柯易均
賦予廢棄物新生命,就像看到玩具總動員一樣興奮。
對我來說,它不只是一塊塑膠、一根繩子或一片漂流木,而是像童年時看到玩具動起來一樣,充滿驚喜與想像。
當一個東西被丟棄,它的故事不必就此結束。透過雙手與創意,它還有無數種可能性。
就像積木一樣,原本冰冷、單調的材料,能被重新拼湊、組合,變成獨一無二的作品。
這不只是創作,而是一種與海洋對話的方式:提醒我們,垃圾不是終點,而是另一段新旅程的開始。
陳皇谷
【海邊的生活遊戲間】
因為數次應用海廢素材創作的契機,得以有機會到海邊搜集素材。
走在海岸線上,每一次的「尋寶」,都像在閱讀各式各樣的生活碎片。這裡沒有垃圾場的雜亂與惡臭,只有一件件被海浪沖刷、遺留在沙灘上的物品。它們安靜地躺著,像是在訴說著自己從遙遠的彼方,經歷無數風浪後,才抵達這裡的旅程。
這畫面讓人聯想到一個場景:孩子玩完所有玩具後,不見人影,只留下滿地的玩具散落一地。這片海岸線就像是人類的遊戲間,我們盡情使用與玩樂後,卻讓這些「生活碎片」無聲地散落在這裡。
而我正在努力將這些被遺忘的「玩具」重新拾起,賦予它們全新的故事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