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台北荒野系列影展-海科館場次
活動目的
海科館以激發觀眾「親近海洋、認識海洋、善待海洋」,並使「海洋」得以永續發展為使命的博物館。此次參加荒野保護協會所主辦的系列影展,除了透過影片認識環境問題外,亦同步響應國際上倡議行動,藉由環境教育及宣導方式讓參與者認識與關心環境的議題,更期待藉由實際行動響應之感染性,使全台灣人可以進一步付諸行動響應,並認識與關心環境與棲地守護之重要性。透過4-8月系列影展結合國際倡議行動,以淺顯易懂的影片介紹環境現況,同時利用影展講座中,與民眾討論我們的現況,一起看見台灣。
活動時間
2016年4月-5月地球影展
(1)海稻米的願望(4月30日,星期六下午2點-3點半)
(2)守鱟的人(5月14日,星期六下午2點-3點半)
(3)白海豚練習曲(5月21日,星期六下午2點-3點半)
(活動採線上報名,也歡迎有興趣民眾現場報名。報名者優先入場,敬請提前到場以免向隅)
※大台北地區場次總覽及網路報名:
http://ppt.cc/LCv1I
2016年6月-8月海洋影展(片單挑選中,敬請期待!)
活動地點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教育中心
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367號
活動內容
1.地球影展+講座
荒野保護協會與林務局合作,準備21部影片,4-8月期間挑選影片並安排推廣志工於開演前介紹影片,於影片放映後導讀觀影民眾,進一步發想並期望促成行動。(本活動由海科館登錄環境教育研習時數1.5小時)
影展片單
1. 地球影展影片
(1 )海稻米的願望(4月30日,星期六下午2點-3點半)
長度:40分鐘
位於東海岸石梯坪 12 公頃的水梯田,因灌溉水源偏遠,維護不易,加上人口外流,這片土地長達二十年未耕作,逐漸荒廢、陸化。2009 至 2010 年,透過林務局補助花蓮縣政府執行的劣化地復育計畫,將原水路以經濟且環保的方式重新引進水源,石梯坪地區的水梯田濕地生態,因此逐漸演替成形,湧出源源不絕的生命能量。本紀錄片詳實記錄石梯坪水梯田的濕地生態復育過程,包含生物多樣性的發展與濕地物種進駐與演替等。同時記錄部落居民重拾這塊濕地後的互動,包含對待土地的良善態度、回復傳統自然農作與零農藥的耕作過程、濕地扮演部落野菜市場的傳統角色,以及藉由這塊濕地找回部落的傳統生活智慧等多元面向,忠實地呈現水梯田濕地的復育對港口部落所產生的影響與改變。
(2)守鱟的人(5月14日,星期六下午2點-3點半)
長度:55分35秒
從冰河孓遺到恐龍滅絕,見過大風大浪的派頭還能存活至今的活化石─鱟,一直以來是金門的國寶,因為金門戰地的軍事管制、海岸線的限制開發,使得鱟能在此安身立命、繁衍不息。
但是又何奈,開發V.S環保是永遠不變的難題,金門後豐港─鱟的主要棲息地,已成為小三通商港的未來預定地,每多一方寸的建設,就少一方寸的鱟群,在這群活化石即將被宣告為保育類動物之際,在南方海面上的澎湖則有一群專家,用心研究關於鱟的培育,試圖為鱟的存亡之秋撥開雲霧,找到生存的曙光。
(3)白海豚練習曲(5月21日,星期六下午2點-3點半)
長度:50分23秒
中華白海豚全球粗估僅存4000多隻,在中國、香港及台灣,為公告之瀕臨絕種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並屬《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簡稱:華盛頓公約)附錄一物種,禁止在國際間交易。本片拍攝團隊走訪亞洲關注中華白海豚保育議題的國家,交流彼此經驗,並紀錄在地中華白海豚的生態影像。同時呈現近年台灣多起公民海岸環境運動與搶救瀕危中華白海豚活動,以理性訴求成功抵擋不當的海岸工業開發案等紀實影像紀錄,促使林務局進行劃設「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對於瀕危中華白海豚的保育提供一個更安全的保障。
地球影展基隆地區場次表
地點
|
時間
|
影片
|
夏隆咖啡
基隆市信義區義六路38號
|
5/07(六)14:00-15:30
|
蜂台灣+蝸牛與純頭蛇
|
5/21(六)14:00-15:30
|
許貓頭鷹一個家
|
金豆咖啡
基隆市仁愛區中三路75號
|
5/14(六)19:00-20:30
|
海稻米的願望
|
5/28(六)19:00-20:30
|
守鱉的人
|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教育中心)
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367號
|
4/30(六)14:00-15:30
|
海稻米的願望
|
5/14(六)14:00-15:30
|
守鱉的人
|
5/21(六)14:00-15:30
|
白海豚練習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