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此為回最上方的控制,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RSS Feed Facebook YouTube 訂閱電子報 熱門搜尋 ► 海洋劇場餐飲預約導覽交通 
查詢 進階搜尋
::: 展示與活動
::: 首頁/展示與活動/展覽資訊/常設展
A
-
A A
+

跟隨海洋的脈動,認識形塑海洋文化的重要因子

在記憶之牆的右側,是本展廳的第二個展示單元「跟隨海洋的脈動」,在這裡,我們將從地理及歷史等因子切入,讓您了解形塑台灣海洋文化特殊性的重要因子為何?並藉由實物及標本來展現人與海相會的各式物質文化,讓您發現、驚嘆生活週遭的事物與海洋的關連性!

跟隨海洋的脈動展示 向海出發



台灣,靠著洋流的擴散與輸送,成為眾多生命相遇的地方,這故事 ,可 以遠從史前時代、南島語族的 遷徙與擴張談起,直至十六 世紀台灣因位居貿易航線躍上世界舞台後,荷蘭 人、西班牙人據台、到清領時期、日據時期、國民政府時期,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移民 渡過台灣海峽來到台灣,與之 而來的,是不同的物種、風俗、宗教、文化、觀念與知識,匯聚而成今日豐富的文化面向。 而海洋的隔絕,也為生命的演化提供了新的環境、 新的方向。早在十九世紀,英國的博物學家斯文豪,到台灣進行自然調查時,就發現台灣有許多特有種的生物,這些生命都是在 幾萬年前就來到這片島嶼,後來因為海洋的隔絕,讓牠們跟原本的家鄉生物不再交流,為了適應全新的環境,牠們開始接受演化的挑戰,而展現出屬於這片土地獨特的生命力。特別是台灣的高山鳥類、哺乳動物、兩棲爬 蟲、植物等。

除了滿足人類食的需求外,

各種海洋生物與非生物資源也滿足了人類生活中的各種物質需求。如早期貝殼可作為貨幣交易的貝錢、而裝飾在原住民衣裙上的貝珠更是顯現了人類運用自然資源的高度智慧,將單純的物質提升至藝術的層次。

 交易物品交易文獻
回上頁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LOGO
雙語辭彙對照|隱私權及資訊安全|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資訊安全政策|政府資訊公開|志工園地|相關連結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版權所有 © 2017 隱私及安全政策
202010 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367號 電話:02-24696000 傳真:02-24696237 統一編號:73761420
建議瀏覽最佳視訊為 1280 X 1024 螢幕解析度 並請使用 IE 7, FireFox1.5 以上版本瀏覽 網頁更新時間:2025-04-30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