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此為回最上方的控制,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RSS Feed Facebook YouTube 訂閱電子報 熱門搜尋 ► 海洋劇場餐飲預約導覽交通 
查詢 進階搜尋
::: 文創出版
::: 首頁/文創出版/潮境專刊/電子專刊
A
-
A A
+
瀏覽人次:7946    分享到FB社群網站
博物館
臺灣討海人的海神-王爺

臺灣四面環海,全臺共有200多個大小漁港,而漁村裡的討海人信奉的海神除了媽祖之外,王爺是另一個重要的信仰系統。

相對於媽祖的明確形象,王爺的形象就顯得多樣化了,尤其是走在西部海岸,漁村裡大都有祭祀王爺的廟宇,但這些王爺的姓氏又不一定相同,究竟這些王爺、千歲是什麼樣的神明呢?原來,「王爺」並不是指特定的一位神祇,而是一種尊稱。根據學者研究,「王爺」的來源包括從「疫鬼」發展到「瘟神」再到「王爺」的瘟神系統、後世子孫膜拜的「祖先神」,或受歷朝皇帝策封的祖先崇拜系統、歷史人物、或對於地方有功的英靈王爺系統、以及自然崇拜系統等系統,所以「王爺信仰」包含了許多不同系統的神祇,不僅數量多且身份多元。

王爺信仰

王爺與漁村、漁民的緊密關係,一般而言起自於瘟神信仰,在早期移墾社會時期,衛生條件與建設沒有現在發達,常有瘴戾之氣或是瘟疫橫行,此時漁村就會祭祀五瘟神來驅除瘟疫,並建造、放流或焚燒王船,象徵瘟疫隨水、火而逝,而王船漂流到的地方,居民就會將王船內的王爺建廟供奉起來,後來發展成地方保護神的概念。臺灣西部地區漁民信仰王爺的風氣尤其興盛,他們深信漁獲的有無與多寡,端賴王爺賞賜,在海上遭逢海難時也靠乘船巡狩的王爺搭救。基隆和平島的社靈廟的「海上游江」儀式,即是透過王船在海上遶境,來保佑漁民海上作業平安、漁獲滿載。

海上游江
社靈廟王爺海上游江(圖片提供:林伯奇)


除了常駐在各地漁村巡守海域的王爺外,臺灣西南部沿海地區還有一種「迎客王」的形式,即迎請代天巡狩的王爺至當地作客,協助地方剷奸除惡、押解地方上的瘟煞、鬼魅乘王船離去,並賜福地方。如屏東東港三年一科的迎王平安祭典即是此意涵。

迎客王


東港迎王平安祭典
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攝影:潘美璟)

除了短期作客外,有些地方像是澎湖地區,代天巡狩王爺會停留一段很長的時間,從幾年到數十年皆有。在代天巡狩王爺停留的時間內,當地居民會輪流替王爺送菜及添載相關物品,非常特別。下次有機會到澎湖時,若在廟門上方看到「行台」牌及下方有兩支黑色旗幟交叉即表示此廟宇有代天巡狩王爺駐駕在此。 

澎湖的代天巡狩王爺駐駕
澎湖的代天巡狩王爺駐駕(攝影:潘美璟)

提到代天巡狩王爺,不可不提的就是王船。王船是跨越神界與人間的神聖交通工具,奉旨代天巡狩的王爺坐著無形的王船來到人間巡狩安民、人間的人民將無形的王爺與王船轉換為有形,儀式過後,再藉由遊天河(焚燒)的方式,恭送千歲爺回天繳旨,在這樣的循環中,王船成為一個重要的角色,因此人們便視之為神物。臺灣的王船建造方式大致可分為紙糊與木造兩種形式,據學者研究,臺灣的王船系統可分為東港溪流域系統、二仁溪流域系統、曾文溪流域系統、八掌溪流域系統、朴子溪流域系統及澎湖地區系統,每個系統的王船建造方式、形式特色皆不盡相同。目前海科館典藏了澎湖系統的木造王船以及東石地區紙糊王船模型,未來有機會再詳細介紹給大家。

王旭輝老師製作的澎湖木造王船模型
海科館典藏的王旭輝老師製作的澎湖木造王船模型

在臺灣西部,祭祀王爺廟宇的數量高於媽祖廟的數量,顯示在沿海人民的心中,王爺是相當重要的神明信仰,從海上到村落、從海神到地區保護神,王爺代表的是人們祈求平安、期望漁獲豐收的希望象徵。下回有機會到漁村時,不妨走訪王爺廟宇,瞭解這重要信仰背後的意義與故事,相信對於海洋文化會有多一層深刻的體驗與認識。

回上頁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LOGO
雙語辭彙對照|隱私權及資訊安全|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資訊安全政策|政府資訊公開|志工園地|相關連結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版權所有 © 2017 隱私及安全政策
202010 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367號 電話:02-24696000 傳真:02-24696237 統一編號:73761420
建議瀏覽最佳視訊為 1280 X 1024 螢幕解析度 並請使用 IE 7, FireFox1.5 以上版本瀏覽 網頁更新時間:2025-05-02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