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四面環海,我們理應對大海都不陌生才對。然而海洋其實充滿了各種不同的自然現象,看似平靜的海面底下其實隱藏著許多深不可測的海象。你知道黑潮的水量比任何一條河流都巨大許多嗎?台灣潮汐差最高與最低的地方在哪裡?新聞裡常聽到的瘋狗浪、離岸流又是怎麼一回事?海浪的高度跟海底深度有什麼關係?想更進一步了解海洋,不妨就先從認識這些日常的海象開始!
台灣人從小就在課本上學過關於黑潮與親潮的知識,然而對於洋流的實際認識並不多。海水並不像是在同一個浴缸的水那樣,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狀態,陸地上所存在的巨大溫度差異也同樣發生於海洋,而洋流便是一個「損有餘以補不足」的自然機制。我們可以把洋流看成是一個全世界海洋溝通的高速公路,只是運送的並非車輛而是熱能,讓赤道受太陽直射的海水可以大範圍地與北極帶的水溫交流,此種從南方將溫暖海水往北流動的稱為「暖流」,如黑潮,而從寒冷北方將冷水向南輸送到較熱區域的洋流稱為「涼(寒)流」,如日本的親潮。此類大洋洋流其規模之巨大遠非陸地上的道路或河川可比。以黑潮為例,這條世界第二大的洋流沿著東亞島弧由南往北輸送熱能,「公路」的寬度達到200多公里,水量是亞馬遜河的數百倍,雖然流速不快但相當穩定,日本311海嘯時,有一艘宮古島被沖走的舢舨,花了3年時間漂流到台灣東岸,又例如而台灣人所熟悉的烏魚等魚類也是洋流帶來的餽贈,尤其是寒暖流交會處更往往會形成重要的漁場,對於陸地和海洋上的生物都同樣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相較於洋流與潮汐,海浪可以說是最常見卻也最難預測的海洋現象。看似平靜的海水,有時卻會在靠近岸邊時忽然捲起巨浪,也就是俗稱的瘋狗浪。所謂的瘋狗浪通常都出現在風速較大的時候,如颱風或東北季風期間,這些時期容易形成「長浪」,也就是在遠處形成的波浪,海風會持續施加能量讓海水加速,即使在水面上看不出來,然而一靠近海岸時就會忽然堆高,所以即使在岸邊風平浪靜,但台灣附近有颱風經過, 到海邊戲水更不能掉以輕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