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 | |
![]() |
台灣百合(Lilium formosanum) 花長得好像喇叭,長約 15 公分,花被外側有紅色條紋。葉子是線狀披針形。常在 4-8 月開花,結黑色的圓柱形蒴果,種子外邊有一圈薄膜(環形翅),可以隨風散佈。常生長在岩壁上。生長地點: 2 、 4 、 5
台灣百合/攝影陳添喜
|
![]() |
防葵(Peucedanum japonicum) 花長得好像喇叭,長約 15 公分,花被外側有紅色條紋。葉子是線狀披針形。常在 4-8 月開花,結黑色的圓柱形蒴果,種子外邊有一圈薄膜(環形翅),可以隨風散佈。常生長在岩壁上。生長地點: 2 、 4 、 5
防葵/攝影潘美璟
|
![]() |
濱排草(Lysimachia mauritiana) 又稱茅毛珍珠菜。是白色或粉紅色的總狀花序,排列得非常整齊。花冠 5 深裂。葉子是光滑、肉質的匙型,常在 4-7 月間開花。果實是球形蒴果,成熟之後頂端會有小開口,種子便從這裡散播出去。生長地點: 1 、 4 、 5
濱排草/攝影潘美璟
|
![]() |
過江藤(Phyla nodiflora) 又稱鴨舌癀。細小的脣形花由花穗底端逐次往上開,所以花穗會越來越長,好像吃剩的玉米穗。葉子是倒卵形,邊緣有銳利的鋸齒。常在 4-10 月開花,果實是核果。匍匐細長的莖可以抵抗風沙的吹拂,莖上還有不定根可以幫助它牢牢抓住地面並吸收水分。生長地點: 1 、 4 、 5
過江藤/攝影潘美璟
|
![]() |
蠅子草(Silene fortunei) 有淺粉紅色與白色花,花的裂片前端呈條裂狀,有長長的花萼茼,莖上佈滿黏性腺毛。葉子是線狀披針形。常在 6-8 月開花,果實是長橢圓形的蒴果。生長地點: 4 (數量較少)
蠅子草/攝影陳添喜
|
![]() |
苦林盤(Clerodendrum inerme) 花筒是白色的,花瓣 5裂,有紅暈,紫紅色的花絲細長伸出筒外,聚繖花序。葉子是厚厚的橢圓形。常在 3-8 月間開花,果實是核果。生長地點:2、3 、 4 、 5
苦林盤/攝影陳應欽
|
![]() |
基隆澤蘭(Eupatorium kiiruense) 花是繖房狀排列,每一個頭狀花有 5-8 朵筒狀小花,小花內有 2 裂細長花柱向花冠外伸展。葉子是卵披針形、摸起來有一點毛毛的。常在 4-6 月及 10-11 月間開花,果實是黑色的瘦果,有白色的冠毛。有膨大的地下根。澤蘭具有香味,還是許多蝴蝶喜愛的蜜源植物。生長地點: 4 、 5
基隆澤蘭/攝影陳添喜
|
黃花 | |
![]() |
石板菜(Sedum formosanum) 花是聚繖花序,花瓣 5 片。葉子是肥厚肉質的倒卵形葉片。常在 3-6 月開花。果實為尖銳的蓇突果。常可以在岩壁上看到一大群聚集生長。生長地點: 2 、 4 、 5
石板菜/攝影沈競辰
|
![]() |
濱剪刀股(Ixeris repens) 花是由舌狀花組成的頭狀花。葉子有 3 深裂。常在 4-11 月開花。果實是紡錘形的瘦果。細長的地下莖常埋在沙堆中,藉由砂地的保護向四周延伸,走莖所到之處可長出新個體,可在強風之處穩固植群。生長地點: 1
濱剪刀股/攝影莊玉梅
|
![]() |
濱豇豆(Vigna marina) 蝶形花冠,葉子是寬卵形、兩面光滑。花期很長,從3月到12月都是它的花期。果實是圓柱形莢果。它也是一種藤本植物,藉著匍匐莖在海濱開疆闢土,是一種防風定沙的植物。生長地點:1、4、5
濱豇豆/攝影莊玉梅
|
![]() |
黃槿(Hibiscus tiliaceus) 花瓣五片,花心暗紫色。葉子摸起來像厚紙,表面粗糙,心臟形的葉子早期常被拿來當作粿葉。果實是蒴果,種子有毛,可以利用風力傳播。是一種海岸常見的防風植物。生長地點: 3
黃槿/攝影潘美璟
|
紫花 | |
![]() |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ssp. asiatica) 藍紫色的穗狀花序。葉子是卵形的、上面有細毛。常在 4-6 月開花,開花後,地上部分會逐漸枯萎,所以叫夏枯草。果實是堅果。莖是方形的,上面也有短毛。這是為了防止鹽分造成植物的脫水。生長地點: 1 、 4 、 5
夏枯草/攝影王筱雯
|
![]() |
南國小薊(Crisium japonicum var. australe) 由管狀花組成的頭狀花,花冠紫紅或白色,葉子裂片末端呈針刺狀並有厚厚的角質層可防止水分過度蒸發。常在 3-8 月間開花,果實是瘦果,有白色冠毛。莖上也有白色長毛,地下根可深入土壤中吸取水分。生長地點: 4 、 5
南國小薊/攝影陳添喜
|
![]() |
蔓荊(Vitex rotundifolia) 又稱海埔姜。藍紫色的唇形花,花冠基部筒狀,總狀花序頂生。葉子是橢圓形,兩面都有毛,葉背是灰白色。常在5-10 月開花,果實是球形核果。是一種匍匐性的木本植物,也是一種優良的定沙植物。生長地點: 4 、 5
蔓荊/攝影沈競辰
|
![]() |
台灣狗娃花(Aster oldhamii) 花藍色或淡紫色,由舌狀花和管狀花組成。葉子厚厚的,兩面都有絨毛,呈湯匙形。常在 6-7 月開花。果實是瘦果,有白色冠毛。常常整群生長在岩壁上一起開花。生長地點: 2 、 4 、 5
台灣狗娃花/攝影陳添喜
|
![]() |
馬鞍藤(Ipomoea pes-caprae ssp. brasiliensis) 花是淡紫紅色漏斗狀花冠。葉子摸起來像厚皮革、形狀如馬鞍。常在 5-9 月開花,要看它得趁早,通常過了中午花就合起來了。果實是球形蒴果。靠著匍匐莖抓住地面、吸收更多的養分與水分,再用不定根來擴張它的領土。有海濱花后的美稱。生長地點:1( 數量較少 )
馬鞍藤/攝影沈競辰
|
![]() |
風輪菜(Clinopodium chinense) 花淡紫紅或粉紅色,花冠基部筒狀,先端呈二唇形,下唇三裂。輪繖花序頂生,每一輪花序像半圓形的小球。葉子是卵形的,兩面都有毛。常在 4-8 月開花。果實是球形堅果。生長地點:4、5
風輪菜/攝影潘美璟
|
![]() |
爵床(Justicia procumbens) 花淡紫紅或粉紅色,唇形花冠,穗狀花序頂生。下唇寬大且有斑紋。葉子是長橢圓形。全年開花,果實是長橢圓形的蒴果。全株都有細毛。生長地點: 4 、 5
爵床/攝影潘美璟
|
木本 | |
![]() |
林投(Pandanus odoratissimus) 雌雄異株。葉子摸起來像皮革,葉背中間及葉緣有很多小刺。果實是球形的聚花果(複果,由花序形成),成熟的時候呈紅黃色,能隨海水漂流。隨著所處環境的不同,它可以是低矮的小灌叢,也可以長成2、3公尺高。是原始海岸林常見的第一道防風林。生長地點: 2 、 4 、 5
林投/攝影陳麗淑
|
![]() |
稜果榕(Ficus septica) 大而厚的葉片中白色中肋十分明顯。果實是扁球形的隱頭果。常生長於林投灌叢後方,是組成海岸次生林的主要樹種。生長地點: 2 、 4 、 5
稜果榕/攝影潘美璟
|
蕨類 | |
![]() |
闊片烏蕨(Odontosoria. biflora) 在岩岸的海濱環境,闊片烏蕨喜愛群聚在向陽裸露岩壁上。生長地點: 2 、 4 、 5
闊片烏蕨/攝影陳應欽
|
![]() |
傅氏鳳尾蕨(Pteris fauriei) 海邊到低海拔山野都可見到的傅氏鳳尾蕨,在嚴酷的海岸環境中,依然展露生命光采。生長地點: 2 、 4 、 5
傅氏鳳尾蕨/攝影陳應欽
|
![]() |
全緣貫眾蕨(Polystichum falcatum) 孢子囊群呈點狀分布的全緣貫眾蕨,是台灣北海岸地區的常見蕨類植物。生長地點: 2 、 4 、 5
全緣貫眾蕨/攝影陳應欽
|
![]() |
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屬於攀緣性質的海金沙,亦是全世界葉子最長的植物之一。生長地點: 2 、 4 、 5
海金沙/攝影陳應欽
|
![]() |
過山龍(Lycopodiella cernua) 過山龍經常隨著生育環境的不同,展現不同體態,時而直立,時而傾臥。生長地點: 2 、 4 、 5
過山龍/攝影陳應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