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此為回最上方的控制,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RSS Feed Facebook YouTube 訂閱電子報 熱門搜尋 ► 海洋劇場餐飲預約導覽交通 
查詢 進階搜尋
::: 學習資源
A
-
A A
+

出發之前的準備工作
如何準備安全工具與觀察工具。
準備工具

小提醒
植物的四季變化非常有趣,你可以在春夏時觀察植物開花、秋冬時觀察植物結果,一年四季都可以有不同的收穫。

注意事項
  • 濱海公路車流量大、車速快請注意安全。
  • 尊重生命,不要任意攀折海濱植物。
  • 若靠近海蝕崖,請注意落石。

準備好,探險隊出發囉!
第一站 望海巷-海邊的定沙植物

這裡生長了有海濱花后之稱的馬鞍藤。她有淡紫紅色的花,像馬鞍的葉子。看到她時,先觀察一下,她是單獨生長還是群落生長?再摸摸她的枝條和葉子,感覺是什麼?

在這裡的沙子會隨著海風吹拂四處移動,植物必須靠著高超的抓沙功夫,以不定根或是匍匐莖向兩旁及深處緊緊紮根才能夠生存,所以常常形成大面積的群落。除了馬鞍藤之外,這裡還有好幾種也是藉著匍匐莖在地上生長的植物,你觀察到了幾種?

濱剪刀股/濱豇豆/馬鞍藤

第二站 潮境公園-認識植物的傳播-水力
林投果實
許多植物的種子與果實藉由風力傳播,就像蒲公英;有些植物的種子則透過動物的幫忙傳播,例如稜果榕。而有些靠近海邊生長的海濱植物則是透過水力傳播。林投的果實好像一顆圓球,種子外面的種皮是海綿組織,果實中則有纖維質及空氣,所以能夠隨著海浪漂流到別的地方生長,所以常常是海岸林的第一道植物。

第三站 復育公園-觀察岩隙中的植物

這裡有一片漂亮的海蝕崖,在硬梆梆的大岩石上,幾乎沒有土壤,但是這裡仍有許多植物生長,夏天來到這兒,沿著小徑往上,你可以見到台灣百合、石板菜在這裡綻放。這裡的植物是利用岩縫中少許的土壤紮根、生長,所以都有在縫隙中求生存的本事,另外,為了抵抗強風,這裡的植物都比較低矮而且具有絨毛。現在,就請你找一個安全的地方。彎下腰來仔細的觀察。

第四站 復育公園-兄弟姊妹比一比

在復育公園的草地上,你可以發現同是一家人的南美蟛蜞菊和雙花蟛蜞菊。他們看起來長得幾乎一樣,都是黃色的花,但是你可以透過從下面幾個小技巧,分辨出他們來。試試你的觀察力吧!

南美蟛蜞菊/雙花蟛蜞菊

左:南美蟛蜞菊
  • 葉子較小,顏色較深,有明顯的三淺裂。
  • 枝條匍匐而後向上生長。
  • 頭狀花序通常不成對著生於葉腋。
右:雙花蟛蜞菊
  • 葉子較大,顏色較淺,葉緣僅有鋸齒,不呈三淺裂。
  • 枝條半直立或攀緣性。
  • 頭狀花序成對著生於葉腋。

第五站 八斗子公園-認識植物的傳粉-昆蟲

植物的傳粉策略除了透過水力、風力之外,昆蟲也是植物重要的媒婆之一。為了吸引昆蟲、蝴蝶等媒婆的注意力,植物可說是各自使出渾身解數。在八斗子公園,你可以觀察到兩種相近的植物,一種是爵床一種是風輪菜。仔細觀察他們的花,你發現了什麼共同點嗎?除了都是粉紅色外,還好像一張嘴,向外伸出的下唇,是他們為小昆蟲精心準備的降落跑道喔!

另外,在繽紛多彩的大自然中,花的顏色也是植物用來吸引授粉昆蟲的重要工具。有些植物在先天上花朵較小、不醒目,就會將其他部位(如葉子、萼片)偽裝成花瓣,好用來吸引昆蟲。如在海邊可見的岩大戟,看起來像是黃色花瓣的部分實際上是花序外面的苞片,而番杏上看起來像是黃色花瓣的部分,其實是由花萼變態而成的。


風輪菜/爵床/岩大戟/番杏
回上頁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LOGO
雙語辭彙對照|隱私權及資訊安全|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資訊安全政策|政府資訊公開|志工園地|相關連結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版權所有 © 2017 隱私及安全政策
202010 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367號 電話:02-24696000 傳真:02-24696237 統一編號:73761420
建議瀏覽最佳視訊為 1280 X 1024 螢幕解析度 並請使用 IE 7, FireFox1.5 以上版本瀏覽 網頁更新時間:2025-04-30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