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看得見的台灣海洋史—海科館典藏館
典藏館自110/4/15起酌收營運清潔費用60元,初期營運優惠每人30元
典藏館數位語音導覽暨虛擬典藏館VR360
典藏海洋‧記憶海洋
博物館源起於人類蒐藏的本能,一座好的博物館,必須要有堅實的藏品,才能夠支援館內展示、教育與研究之用,而藏品數量、質量亦是表徵博物館實力最佳的客觀指標之一。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是國內唯一完整詮釋海洋主題的博物館,包含海洋科學、海洋科技、海洋生態及海洋人文等主題。在典藏方面是以海洋科學、海洋科技為發展主軸,融合海洋生態與海洋人文,呈現海洋多元面貌。
「研究典藏中心」是海科館典藏藏品之重要處所,也是蒐藏業務核心發展基地,藉由開放式庫房之規劃,期予提升本館藏品利用可及性及活化藏品價值,並提供民眾一處優質的展示及教育場域。此外,建構一處潛在藏品捐贈者認同本館蒐藏理念、瞭解本館蒐藏目標與信任本館蒐藏管理專業能力,以開拓蒐藏物件的來源,也是建構此開放式庫房的目標之一。
典藏是博物館永續發展不可忽視的使命及基礎,建構具特色之典藏更是表徵博物館重要性價值之指標。海科館秉持著「典藏海洋、記憶海洋」的原則,逐步建立海科館的特色典藏,期許成為一座能夠完整詮釋海洋的博物館。
海洋與生態—巨口鯊與牠的夥伴們
展示之巨口鯊標本為2005年於花蓮外海所採獲,為全世界第32尾採集登錄記錄之標本。原為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博物館所蒐藏,於2016年轉贈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作為教育展示之用。
海洋與文化—航行於陸上的舟—館藏達悟族拼板舟
拼板舟是達悟族核心文化的一部分,除了承載傳說與現世、「造舟」的本身也維繫了族群家族與漁團關係。我們把一艘應該航行於海的拼板舟,帶到陸上,讓祂的靈魂繼續在陸地上航行,希望能藉著祂,帶領我們理解、並穿越及體認達悟族的海洋文化。
海洋與文化—自由中國號的魔船奇航
目前展出的「自由中國號」模型,為原船十分之一尺寸,由原船修復團隊木船工藝師洪全瑞先生歷時6個月時間以傳統木船製作工法打造。1955年「自由中國號」這艘無動力的中式帆船,魔幻地越洋抵達美國,實現了一場對航海冒險的渴求。那場奇幻的冒險被人們遺忘了60年。如今,藉著匠師們的手與使命感深重的意念,它再度穿越時間而來。讓「自由中國號」能夠在靜止的空間裡,繼續帶著這個魔幻的故事航行到下一個世代。
海洋科學與科技—探索神秘的海洋世界
為了在海洋科學、漁業調查、能源探勘和知識教育等方面有更深入的探索與瞭解,台灣利用研究船進行研究探索始於1965年由掃雷艦改裝的「陽明艦」,並持續建造更新研究船,「勵進海洋研究船」預計於2018年進行科學首航,這些研究船及科學機儀的辛苦探勘,開創了台灣海洋研究發展。
海洋與傳承—海洋科學家口述歷史
本區是建構台灣近半世紀的海洋科學研究發展的脈絡,留存這時期海洋學者對於台灣海洋研究的貢獻,典藏他們開創、推廣與發揚海洋科學的歷程。包含14位海洋學者的簡介、相關代表物件及台灣海洋科學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