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此為回最上方的控制,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RSS Feed Facebook YouTube 訂閱電子報 熱門搜尋 ► 海洋劇場餐飲預約導覽交通 
查詢 進階搜尋
::: 學習資源
A
-
A A
+

出發之前的準備工作
要去潮間帶觀察生物,事前的準備工作是絕對不可少的。首先要看氣象預報或上網查詢當日天氣、海況的情況,並查詢潮汐漲退的時間,以預估到達海邊的時間。
如何準備安全工具與觀察工具
安全工具與觀察工具
哪裡可以觀察潮間帶生物呢?
八斗子潮間帶春季時藻類茂盛、氣候溫和,是最佳的觀察時間。當到達潮間帶時,可以先留意看看,哪裡是有水潮濕與陰暗涼爽的地方,保證讓你有大發現喔!
 
安全守則
對小朋友
  1. 要聽從帶隊老師及陪同家長的指示,潮間帶的生物跟我們都要快快樂樂的出門、平平安安的回家喔!
  2. 隨時注意海水高度的變化,發現漲潮時要及早離開。
  3. 海邊風大、太陽大,小朋友要記得戴帽子、穿長袖長褲。
  4. 注意濕滑的石頭,在上面行走,一定要特別注意。
  5. 避免碰觸色彩鮮豔或是長有棘刺的生物,除非確實知道牠們沒有毒性,否則不要去接觸牠們,以免遭到螫傷或中毒。
對海岸及生物
  1. 腳要輕輕抬起、輕輕放下:這裡也是許多生物的家,做為客人的我們,要有禮貌、輕聲細語地拜訪牠們。
  2. 請把手弄濕再輕輕地碰觸生物,觀察完了,也請讓牠們回家,翻動的石頭、木頭都要記得恢復原狀,否則,會有很多小生物回不了家!
  3. 千萬不要把生物帶離潮間帶。
   
怎麼看潮汐表?
1先確定你要去的地方及日期。
2由於基隆地區屬半日潮,每天有兩次漲潮及退潮的時候,如果要進行潮間帶觀察,要選擇潮高較低的時間。
3在最低潮時間之前一個小時到達海邊。
基隆潮汐預報圖
紅框表示當日乾潮時間之海水水位(-18表示海水的高度在平均海平面以下18公分)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網站)
特色生物位置圖
特色生物介紹
玉黍螺:
是與烈日戰鬥的勇士,通常分佈在最高的飛沫帶。仔細觀察一下,為什麼玉黍螺可以長期忍受乾旱和太陽曝晒呢?牠們分佈的地方有什麼共同的特色呢?
玉黍螺
圖一位置
藤壺:
像小火山的錐形物內,好像有白白的東西擋注洞口?那是什麼呢?那其實是藤壺的活動殼板,塞住洞口才不會讓水分散失,漲潮時牠才會打開活動殼板伸出蔓腳過濾海水中的浮游生物飽餐一頓!
藤壺
圖二位置
石鼈:
用你的小手摸一摸牠,你會知道牠為什麼有個小名叫「鐵甲」!牠喜歡躲在石頭的陰濕、凹洞處,一方面躲太陽,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水分的散失。發達的腹足可以讓牠緊緊的吸附住岩石,不被海浪打落。
石鼈
圖三位置
笠螺:
試著將手分別直立與水平放入海水中,感受一下海水的沖擊力道有什麼差別?這樣你可以想像為什麼笠螺的斗笠是扁扁圓圓的嗎?
笠螺
圖四位置
鰕虎魚:
有沒有看到牠圓圓大大的眼睛,想一想,為什麼牠的眼睛要長在頭頂上呢?
鰕虎魚
圖五位置
海膽:
常常可以在潮溝中的小洞穴裡發現牠的蹤跡。但要注意喔!牠的棘刺可是又尖又細,常刺傷人!
海膽
圖六位置
陽燧足:
牠可是海中最會「壯士斷腕」的小生物,常常躲在岩石縫隙中伸出毛茸茸的腕足,受到攻擊時,會自斷腕部,但過一段日子又會再長出來。
陽燧足
圖七位置
馬尾藻:
是褐藻中體型較大的一種,通常以假根附著在岩礁中,假葉基部的球狀氣囊可使體軀龐大的馬尾藻浮起。在有些地方馬尾藻甚至可形成海中森林般的景色。
馬尾藻
圖八位置
海蛞蝓:
ㄟ … 海裡怎麼有一團麵線呢?那是海蛞蝓的卵。仔細瞧一瞧,牠的爸爸媽媽可在附近瞪大眼睛瞧著你呢!
海蛞蝓
圖九位置
海參:
又叫海黃瓜,身體很柔軟,行動緩慢,大都晚上才出來活動,白天躲起來。
海參
圖十位置
回上頁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LOGO
雙語辭彙對照|隱私權及資訊安全|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資訊安全政策|政府資訊公開|志工園地|相關連結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版權所有 © 2017 隱私及安全政策
202010 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367號 電話:02-24696000 傳真:02-24696237 統一編號:73761420
建議瀏覽最佳視訊為 1280 X 1024 螢幕解析度 並請使用 IE 7, FireFox1.5 以上版本瀏覽 網頁更新時間:2025-04-30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