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海洋公民行動計畫
陸上造礁_針織珊瑚活動
行政院環境部X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X天鈺環境永續基金會X台中市立圖書館
珊瑚是海洋氣候變遷下的先知者,透過「針織珊瑚」陸上造礁主題以海洋保育環境教育課程為主,針織造礁手工藝為輔,將由環境保育復育議題結合手作藝術,讓更多的學子知海、愛海及行動的倡議,推動永續海洋的目標。
一、 活動期間:114年9月-11月
二、 受理報名:限網路報名 https://forms.gle/5pU8v2U65v8Yc2Q79
三、 內容:
鈎針在針織作品時,是一層一層不斷的向上編織,恰似珊瑚造礁的過程也是由珊瑚蟲分泌的碳酸鈣骨骼不斷的累積而成,也就是說針織與珊瑚礁都是以同樣形式的應運而生,本活動透過針織珊瑚實驗工作坊的方式,讓針織與珊瑚連結,號召各種團體的人員,一起學習如何用毛線鈎出擬珊瑚或海洋生物形態的作品。參與者除了瞭解活動的意義,透過一小件一小件的製作完成過程中,更深刻認識珊瑚的形態與種類。
活動內容分成教師研習及入校兩部分:
1. 教師研習:
l 活動日期:114/8/18(一) 9:00-16:00
l 活動地點: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潮境智能海洋館
l 教材提供:勾針1枝/人+毛線1捲/人
l 活動流程:
2. 申請入校內容:
l 對象:以國小三年級以上,限一校一班。
l 限額:6個班級,每場次30人為限。
l 內容:依入校時間排定課程,但以三節課(小學每節課40分鐘)為基本。
• 珊瑚很有事/1.5節課(60分鐘):透過標本和繪本故事認識珊瑚和氣候變遷相關資訊及知識,以氣候變遷的海洋先知者珊瑚為主角,開啟認識珊瑚的認知,及面臨的問題,而造成氣候變遷的主要因子來自於人類的行為。
• 針織珊瑚手作課程/1.5節課(60分鐘):教導鉤織方式,一層一層不斷的向上編織,恰似珊瑚造礁的過程也是由珊瑚蟲分泌的碳酸鈣骨骼不斷的累積而成,也就是說針織與珊瑚礁都是以同樣形式的應運而生。
• 課程後,請受訓過的老師協助學生創作陸上造礁針織珊瑚的作品。
• 入校課程表如下:
• 作品展示:
各校完成的作品,透過師生對校內或校外的解說,增加大眾對於珊瑚保育、海洋環境的變遷有更多的認識及瞭解,同時可透過影像的解說建置成果網站,進行珊瑚保育及海洋保育的宣導達到公民行動的目標。
• 重要提醒事項
l 參與學校,成果展示務必在11月5日前完成作品,上傳資料至 https://forms.gle/S2bsowKLe1f2RboS9
l 每校可自行購買作品材料新台幣1500元,請老師先行支付,正式收據或發票請開立:
• 抬頭: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統編:73761420
• 憑證寄至基隆市北寧路367號 鄭淑菁收
四、 活動洽詢:
海科館 展示教育組 鄭小姐 02-2469-6000分機7012
電子信箱:Cheng0131@mail.nmmst.gov.tw
(因活動不一定會在座位上請多利用email 連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