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此為回最上方的控制,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RSS Feed Facebook YouTube 訂閱電子報 熱門搜尋 ► 海洋劇場餐飲預約導覽交通 
查詢 進階搜尋
::: 展示與活動
::: 首頁/展示與活動/活動訊息/活動總覽
A
-
A A
+
114年海洋影展

發佈日期:114/04/16 點閱數:160 分享到FB社群網站
揭示海洋之美、透過影像的魔力,喚醒大家對保護海洋的心,共同守護蔚藍的地球之海!迎接114年世界海洋日,6月份每週六下午16:30於海洋劇場播放一系列海洋影片,會後並有映後座談,活動免費參加。

114年主題:多元族群的討海生活

活動日期/時間/影片名稱
114/6/07(六) 16:30~18:00 海脣人(台灣客語發音,與談人:新屋庄文史工作室姜義溎老師、北市泉源實小張瑜琦主任)
114/6/14(六) 16:30~18:00 Ma'orip 飛魚季節(與談人:製作人顏麥尚先生)
114/6/21(六) 16:30~18:00 飄撇討海人(台灣台語發音,與談人:林新永船長、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蔡馥寧處長
114/6/28(六) 16:30~18:00 蘭嶼大船拜訪號(與談人:國家公園署許書國組長、)

報名網址:即將公告(名額有限,活動免費,贈送餐盒及神秘小物)

活動流程
時間 項目 備註
16:30~16:40 民眾報到入場
16:40~16:45 活動簡介與貴賓介紹
16:45~17:30 影片播放 依照各影片長度(27~45分鐘)
17:30~18:00 影後座談及Q&A 每位專家10分鐘並開放10分鐘供民眾提問
18:00 活動結束


影片簡介:
114/6/7(六) 16:30~18:00 海脣人
桃園「笨港」是全國唯一的客家漁港,早期客家先民渡台以後,在這片土地落腳生根。由於笨港具有大片天然沙岸,當時人們就用「牽罟」的方式發展漁業。在耆老的心目中,那時的新屋鄉(今新屋區)被稱為漁米之鄉。先民們到笨港,一方面耕田(做農),一方面耕海(捕魚),幾百年來都是這樣子。現在因為整個社會的變遷,及生活型態的改變,「牽罟」這個曾經最重要的、當地居民特有的漁業經濟活動,已經消失。過往海洋客家文化的記憶與傳承也面臨保存與復振的課題。
為了要讓牽罟文化與其深層的意義可以被記錄下來,附近的村里長,還有一些耆老,都是最寶貴的文化資源。當記憶正在消退,長者逐漸凋零,為了與時間賽跑,把過去的這些歷史,透過口述搭配現況,把當地人與海的關係,紀錄保留下來。


114/6/14(六) 16:30~18:00 Ma'orip 飛魚季節
早期花東海岸的阿美族出海捕魚沒有港澳,船隻由沙灘進出海,需要部落族人協助推拉船,演變出mihanget的互助模式,船主以漁獲酬謝mihangetay(幫工)。傳統捕魚作業太過勞苦,年輕人多離鄉工作,部落的飛魚季節裡只剩老人家ma’orip(用力生活)。


114/6/21(六) 16:30~18:00 飄撇討海人
林新永,來自三代的討海人家庭,十四歲就跟著父親下海,總穿著西裝出海捕魚,他冒險、出航、寫詩、推動友善漁法。 
性情溫和、風趣且浪漫的他,更是不折不扣的海上詩人。
在海上漂泊的日子裡,他寫了不少台語詩,以書寫詩紀錄海事,近年更熱衷推動友善漁法及海洋保育的工作,有感於海洋生態失衡及漁業資源枯竭的他,號召數十艘漁船出海,捕撈比魚還多的海漂垃圾,雖然改變極其有限,卻充滿對海洋的深深情懷。

本片以紀實視角描繪老船長歷經風浪的討海人生,也呈現他對於人海共存之道的期盼與追尋。


114/6/28(六) 16:30~18:00 蘭嶼大船拜訪號
Si mangavang/拜訪號船身長1104公分,為蘭嶼近代最大型的一艘大船,其建造難度超乎傳統造舟的經驗,以蘭嶼東清村村民組成的公團組織,克服了心理和技術的障礙,完成了這艘大船。

2025海洋影展暨映後講座
2025海洋影展暨映後講座
回上頁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LOGO
雙語辭彙對照|隱私權及資訊安全|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資訊安全政策|政府資訊公開|志工園地|相關連結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版權所有 © 2017 隱私及安全政策
202010 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367號 電話:02-24696000 傳真:02-24696237 統一編號:73761420
建議瀏覽最佳視訊為 1280 X 1024 螢幕解析度 並請使用 IE 7, FireFox1.5 以上版本瀏覽 網頁更新時間:2025-04-30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