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的海藻世界)
臺灣是個四面環海的島嶼國家,然而這群常見於海邊,且隨波款擺生姿的海藻,在戲水弄潮的遊客眼中,可能只是一群不起眼的雜草,或是容易讓人滑倒的『青苔』。但翻開歷史,在數千年前,人類便已經知道使用海藻做為食物,如紫菜、頭髮菜、海帶、海帶芽、青海菜製成的海苔醬等等,這些海藻均含有人體所必須的醣類、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以及許多種陸地蔬菜所無法提供的礦物質(如碘、鉀、鎂、鐵等),再加上脂肪含量極低,因此不僅是平衡營養的天然健康食品,也常被加工製成瘦身產品。
除了可以食用外,海藻還可以做為飼料、肥料、藻膠工業、藥用等多方面的用途。以海藻做成的飼料,可以增加所飼養的家禽或家畜本身對疾病的抵抗力,並促進這些動物的食慾。而以海藻做為肥料,不僅可以使農作物獲得所需求的礦物質外,還具有容易分解、不含雜草種子病菌等有害物質的優點。而從某些種類的海藻所提煉的藻膠,是製成布丁、果凍、冰淇淋等食品中必須添加的原料,此外,藉由其特殊的凝膠性、黏稠性及乳化性,還被廣泛應用在化妝品、牙膏、油漆、樹脂、釀酒、齒模、造紙、污水處理等許多日常生活的用品中。
在藥用方面,我國的神農本草經及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有關草藥的古書中,就已經將海藻列為藥用植物,例如民間用來驅蛔蟲的鷓鴣菜,便是一種稱為「海人草」的紅藻。目前醫學上的研究也發現,某些海藻的抽出物還具有退燒、消炎、抗菌、抗癌、催生、利尿、降血壓等醫療上的效果,可謂是未來頗具開發潛力的海洋生物之一。而在21世紀生物科技的帶領下,這群過去總是被忽略的海洋植物,已逐漸擺脫毫無價值的刻板印象,從一混沌不可知的世界,搖身一變而成為明日能源與新天然化合物的重要來源。
台灣海藻的研究,可追溯至百年前國外學者對台灣沿岸海藻所進行的普查,有些新種的發表命名,還是以「formosa」做為種名,每每在翻閱海藻圖鑑的同時,這帶有福爾摩沙的拉丁學名,總會引起心頭上的一陣悸動。時至今日,台灣藻類的相關研究仍是一尚未完全開發的領域。如果你也想走進海藻世界一探究竟,或許可以找個雲淡風輕的日子,到海邊來趟海藻知性之旅!(文/圖 張睿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