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錯奇珍生物特展結合國立故宮博物院之文物資源,並運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海洋科學知識、及周邊地利環境,規劃一個涵蓋國寶藝術與海洋科學、既古典又新知的優質展覽。利用新科技的聲光特效重繪古畫中的生物與活體的海洋生物,一窺300年前的生物史觀,尋找古人眼中的海怪! 也能探知海洋科學家眼中的真實生物,看科學家如何透過考據模擬找出古畫中所蘊藏的奧秘!本展覽將讓民眾體驗新科技中的國畫藝術世界與海洋世界之美。
| 展覽時間 | 108/7/5-108/11/4 (展延至11/6)
| 展覽地點 | 主題館3F深海影像廳(第二特展廳)
| 票價資訊 | 本展地點為主題館內,不得與主題館分開購票入館,詳細票價
| 主辦單位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 協辦單位 | 中華鯨豚協會、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博物館、石尚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國立政治大學、共玩創作有限公司
展場設計分為七大主軸
-
什麼是〈海錯圖〉:本次特展的重點,企圖從〈海錯圖〉與清宮〈海怪圖〉中,瞭解古人眼中的海洋多樣世界。並從今人的眼中,重構清代生命世界觀。〈海錯圖〉集海洋生物形態學、分類學、生態學、漁產學與民俗學等,更是一本極優美之藝術創作。作者所繪〈海錯圖〉共描繪了約300餘種生物,全書分四冊,今一至三冊藏於北京故宮,第四冊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本次特展以國立故宮博物院之〈海錯圖〉第四冊為主,搭配清宮〈海怪圖〉及古水族生物圖〈海珍圖〉,以活體、化石標本及複製畫展示於國人面前。
-
〈海錯圖〉中的生物分類系統:介(帶殼)、麟(帶麟)、裸(無毛)、羽(飛禽)、毛(獸)。清初年間的生物分類系統,將動物分為五類,大至是以外表皮為主要分類依據。這一點與西方科學有極大的不同,亦與今天的科學(直接繼承自西方文明)迴異。
-
「海錯奇珍-沉浸式互動劇場」:為此次特展之重點,以故宮之大型海錯互動新媒體為主體,讓民眾置身於水族生態中的海錯幻影體驗中。
-
〈海錯圖〉中的生物多樣世界:沉浸式互動劇場(故宮提供) + 複製畫(故宮提供) + 活體 + 標本。為此次特展之重點,以〈海錯圖〉與〈海怪圖〉(+〈海珍圖〉為藍圖,分古圖、活體(〜20缸)、標本與古圖像古今對照,展示於國人面前。
-
〈海錯圖〉中的海鮮世界:〈海錯圖〉中有豐富的海鮮文化。因為作者倚重漁民訪談,書中記錄大量的”漁獲”知識,包括漁獲期、生殖期、肉質優劣、烹煮方式及食用安全(毒理)等等。是一本實很實用的海鮮大全。
-
〈海錯圖〉中的光怪陸離:化生理論、民間傳說、奇想、命名:康熙年間的生物學基本想法是什麼?東方世界有”演化”觀念嗎?什麼是化生理論?〈海錯圖〉中透露了許多當時的生命觀,與同時期西方世界的生物學思想(比如Buffon),又或與今天的生命科學觀念,有什麼差異
-
〈海錯圖〉其人其事:作者聶璜(ㄋㄧㄝˋㄏㄨㄤˊ),字存庵,錢塘人,生卒年不詳。聶璜花了數十年時間遊歷考據,於康熙年間完成〈海錯圖〉。〈海錯圖〉除了實際形態學之觀察繪製、生態描述與採集及(漁民)訪談、考據群書外,更增添傳說、食用與醫藥記錄。有別於朝廷欽定之官方學者,聶璜來自民間,為一位因個人之濃厚興趣自學自成之”公民科學家”。〈海錯圖〉亦有別於朝廷編撰之鳥、獸圖鑑,更增添其來自民間之鄉土情懷。
DIY 活 動 & 生 物 型 態 學 工 作 坊
DIY活動時間表
活動當天下午13:00 ~ 13:30 現場報名,名額有限滿額為止。
7/20 海錯圖譜著色
7/21 彩繪環保袋
7/27 彩繪環保袋
7/28 魚兒立體摺紙-鱟
8/10 海怪圖譜著色
8/11 海洋生物黏土製作 (自由創作)
9/7 奇妙的海錯光畫 (講師:吳愷翎老師)
9/21 奇妙的海錯光畫 (講師:吳愷翎老師)
9/28 海洋生物黏土製作 (自由創作)
10/5 海錯圖譜著色
10/12 海寶萬花筒 (講師:吳愷翎老師)
10/26 海寶萬花筒 (講師:吳愷翎老師)
11/02(六) 親子課程-海廢再生萬花筒
(點圖進入詳細資料)
青少年生物型態學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