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電子報第103期*2023年06月訂閱|取消FB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展覽特區
*
*地點
主題館3f第二特展廳
臺灣,無論從時間、從空間的角度切入,在在突顯著海洋之於臺灣的獨特性與重要性。近年來,大洋洲南島語族起源於臺灣的「出臺灣說」,透過構樹生物地理學研究得到佐證。俗稱「鹿仔樹」的構樹是適應力極強的桑科植物,經由人類的遷移路線,從臺灣出發,沿著海路經過菲律賓、印尼、新幾內亞到大洋洲,從生物地理學與遺傳學的觀念來看,南太平洋的構樹正是起源自臺灣。 臺灣,具有垂直分布、熱暖溫寒兼具的氣
*
*地點
智能館
氣候變遷下的城市條碼-2021晴雨巾成果特展2021 Global Weather Scarf Project 由於全球氣候多變已經引起注意,因此海科館於2021年元旦透過針織珊瑚FB粉絲頁邀請大家動手紀錄所在地的晴天、雨天,把數字化的觀察轉換成藝術表現,獲得了許多的關注及迴響,由於2022年疫情關係,延至2023年2月21日正式開展,同時提醒大家共同關注氣候變遷問題。
*
*地點
教育中心
「親情似海」Kinship love as the sea油畫作品,由郭艶雅老師將把生活、旅遊或記憶片段,透過敏銳的觀察及對顏色的掌握,創作展現在畫裡。發揮女性母性特有的敏銳,描繪出如絲綢般的柔軟溫馨,使人人看了都會倍感親切,作品色彩優雅畫面充滿熱情,題材豐富,畫裡風格趨於簡樸而直率風格。 2023年春天到初夏的展出期間,希望「親情似海」色調柔和的油畫,可以陪伴您享受著觀賞過程中的輕鬆自
*
*地點
海科館
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在於善用大自然資源,但當人類試圖逐步解答自然現象背後所隱藏的神祕課題時,卻成為宰制地球生態發展的最高力量。在這種看似無足改變自然的強大力量背後,生態危機不斷發生,譬如溫室效應導致南北極冰帽融解,海平面上升,生態遭逢浩劫。此外還有核電排放冷卻水、工業廢水排放,人類狩獵造成物種滅絕等,直接或間接對地球造成影響。即使連那看不見的氣溫變化,都已經影響著人類文明延續與否的嚴肅課
*
*地點
主題館
島嶼日常Island Life 懷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七位藝術家透過版畫,表達身為島嶼住民的觀點與聲音,透過版畫創作體現島嶼自然地貌與植物生態、人文、建築、地景、風俗。原木上的鑿印痕是用力深藏情感的印記,手工創作有著科技藝術比不上的職人專注的獨特風格,感受木刻版上的凹凸起伏,一景一物,山型稜線的迷人,如詩如畫地拓印,帶出島嶼日常的風景與想望。 ◆瞭解更多二枚腰版畫工坊:
*
*地點
主題館3樓
臺灣有澎湖、金門、馬祖、蘭嶼、綠島、小琉球等六大離島及其他海中小島,奇特的地貌與歷史文化卻長期被人忽視,正如同多年以來,臺灣受到國際上許多不平等待遇,甚至被孤立。數百年來,先祖篳路藍縷,猶如孤魂似的在臺灣孤島上孜孜矻矻,先求一家溫飽,繼而求四時無災、八節有慶。接著是求聞達,光耀門楣,祈望能夠在國際上發光發熱。這滄桑的史頁裡,有艱險、困厄的部分,也有綻放光芒的篇章。臺灣,不再是默默無名的孤島。 臺灣很
消息快訊
*

一、目的:        為鼓勵高中職以下各級學校善用國立社教機構資源,提昇其學習海洋科學知識之機會,特此辦理水下文化資產紀錄片~「海底船說」影片「免費」觀賞教育活動。
*


*

望海巷海灣,是我們最天然的水族館! 想乘船感受著風,欣賞海灣之美嗎? 一起走入船艙,透過觀察窗欣賞海裡的珊瑚、魚及多樣化的生態! 也許有機會近距離發現海龜哦!
*

響應世界環境日及世界海洋日,海科館辦理海有我愛你-時尚國際海洋日系列活動,與民眾一起探索海洋。 ◼ 無塑友善綠市集 友善環境從你我做起,帶著環保餐具一起來參加市集吧! 時
*


國家海洋日限定,一起參與ECR永續行動倡議 ▸ 當生物海嘯來襲!我們要如何參與生物多樣性行動? ▸ 當科技改變人性,我們如何一起共創湛藍海洋! ▸ 觀賞絕不能錯過的年度大展-地球脈動中生態與藝術特展 ▸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開放時間:09:00-17:00

每週一、除夕休館

逢暑假、國定假日、連續假期照常開館


線上購票連結 https://nmmst.fonticket.com

海科館課程報名連結 https://reurl.cc/kqVoEG

----------------------

遊客服務電話:02-24696000轉9